2025-01-01
大家好我是 YD ,一個 114 資工領域的特選生。
在文章的一開始,我想要直接破題的告訴你看完文章後會有甚麼收穫。其實特殊選才或申請入學其實都一樣,最重要的差別就只在是否參採學測成績而已,因此不論你是打算走個人申請或特殊選才看完這系列文章對你都是有幫助的。
那要怎麼決定該走特殊選才還是學測呢?你只需要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如果你第一個答案是肯定的,我想你無論如何都該嘗試特殊選才,即便你能考上更好的學校,特殊選才的經驗都能夠協助你在學測後個人申請時更加順利!那如果你沒有特殊才能和經驗,同時你第二個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好好考完學測並研究如何備審資料和面試準備才是最有幫助的。最後如果你兩個答案都是否定的,我建議你可以好好思索是否要讀大學,盡早早到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所在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特殊選才其實是一條競爭相當激烈且不確定性極高的升學管道,尤其是在資工、電機這大環境下極為熱門科目領域。特殊選才時間大約落在學測前不久,照理上來說應該要在九月多把大概的書審「檔案模板」做好,十月初就會有學校開始可以報名。為什麼會需要檔案模板呢?這是因為大學釋出簡章到開始報名的時間其實相當短暫,同時特選生通常會一次性的報名相當多的學校,所以提前做好檔案模板就可以在看到簡章時進行微調,而不需要每一間學校從頭做起。
書審的具體內容每間學校都不一樣,需要參考各校釋出的簡章進行撰寫,但無非皆是這三大塊內容「資格文件」、「個人自傳」、「其他表現」。
在簡章上各校都會說明報考資格,通常來說無非是 APCS 、 CPE 、學科能力競賽、科展等,有時候還會有一個超級條款「對該領域有興趣或展現能力者」。如果有符合就盡量都放上去,多放不會怎樣少放可能會出事,如果有不確定也可以嘗試報名看看,大不了就失敗被退件而已。
這邊可以敘述自己的經歷,其中通常一定要有的是「申請動機」和「讀書計畫」。申請動機就是為什麼想讀該學校的理由,真的想不到可以去他們校網翻看看,尋找該校系的特點是什麼,真的寫不出來就往科系去寫,像是為什麼想讀資工系...等等;而讀書計畫就是敘明你想做的事,可以從近期(進大學前)、中期(大學四年)、遠期(畢業後)這三個層面去詳述,如果可以結合該校課程內容去寫會更好!
這個就是很自由的區塊了,通常來說你只要想給教授看的都可以放在這裡,至於教授多看中這塊地內容我也不是很確定,因為面試時教授也不太和我提起這區域的內容。
在通過書審後學校會公告面試名單,通常來說會分成三種狀態,第一種是幾乎沒有刷人全部進面試,第二種是刷掉一半左右的人,第三種是刷到幾乎只剩錄取名額數量的人。而其中大部分學校都屬於第二種,我只有參加高雄大學資工和師大科技系屬於第一種,彰師大資工屬於第三種。
面試前可以上網查查看有沒有過往的面試分享,因為學校面試的教授和題型幾乎不會換,也可以看看有沒有相關的學生特選社群可以加入,裡面可能會有需多人分享面試的資訊。當然也可以看看我分享的面試心得和題目分享,涵蓋了大部分國立大學資工系、資安組的分享。
書審資料的核心原則就是把自己想給教授看的東西放上去,特選跟個申都是一樣的。我在特選前有先做出一個「特選模板」將所有相關有可能要給教授看的東西都放上去,等到各校的詳細格式規範出來後在調整內容順序,並視情況刪減掉一些無關的內容,例如一般組移除資安經歷、非師範學校刪減教學經驗等,避免內容過多使教授失去焦點。
以下是我在特選前做的模板,可以供各位做個參考。著作權所有,因此請勿下載此檔案或私自散佈,但歡迎分享本網站連結。
經過了總共 16 間大學的征戰,也得到了相當多教授的肯定,最終錄取 6 間國立大學。在經過綜合評估後決定就讀海洋大學資工系,這算是進入了我最熟悉的大學就讀,也是進入了一所資工系知名校系就讀,同時也擁有方便的交通資源。屬於大學的生活即將開始!